2018年二季度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18-07-03 人气:12709 来源:admin

(一)

《正念的奇迹》读后感

老街文旅公司 何国有

《正念的奇迹》是越南大乘佛教一行禅师写给越南社会服务青年学校主要成员的一封长信,正念出自《大念处经》,《正念的奇迹》是一行禅师对《大念处经》用于日常学习生活的具体方法,《正念的奇迹》其特殊之处是强调基本的修持方法并且清晰简明,让所有读者都能立即开始自己练习,它关怀的对象并不局限于佛教徒,可以为各种不同信仰的人们建立庇护所,这里简单介绍我理解的正念,比方说清晨醒来生出的第一念“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

洗手时,一样提醒自己保持正念;“以手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体来说本书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具体相符,但也有消极维心的一面,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剔除,我们共产党人要从多层面多渠道学习好的营养,是我读这本书的一点感受。 

 

(二)

《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感

老街文旅公司 汪靖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持续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读林清玄的书,每一次都好像从城市瞬间落到了田园,满眼的自在,惬意。在闲暇的时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张摇椅,一点阳光和几朵白云,捧着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恒。它们不似柜台上的畅销书,声名大燥间,街头巷尾便都是议论。它们默默,默默地如白云,似流水,不会有成为焦点的时刻,却是长久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简单的几笔,却勾勒出一个人心底繁杂的世界。亲情与乡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题。他写到浴着光辉的母亲,都是一句宝贝不怕,却流露出天下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意和关心。就是那么一句话,而生活中所见到的也许比一句话更简短粗略,但却实实在在。我们的眼睛就是要像这样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被人遗忘的点点滴滴。而这些被我们忽略的,都在他的笔下重现,带给人们心灵最真实的悸动。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永远说不尽道不完的,作者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好――对于父母亲的爱,我们也是“提得起来,就是我们的”,趁还提得动,行李箱还有空间,就多塞一点爱进去吧!在这些尚在的时间里,也许我们就应对父母说出自我的心意,不带半点羞涩地毫无保留地道明,正像他们给予我们毫无保留的爱。

对于故乡,我其实是没有太多的留恋和感慨的,毕竟没有出过远门,没有机会体会到思乡的离愁别绪。但作者在文中将家乡与亲人联系起来,我忽然就觉得,也许它比我想的远有好处的多。作者说,他出门旅行时总带着一杯故乡的水土,那会给他力量,因为那里面承载的不只是故乡之爱,还有母亲的祝福。这是很实在的话,乡情中,更多夹杂的是亲情吧,对亲人对故友的思念。

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静,它让你不知不觉地静下心,不知不觉地专注于这字里行间的温柔。这便是一本书的魅力所在。像是一个禅师在向你说教,声音低低的,柔柔地,却丝毫不差地进入你的耳中,落入你的心里。

 

(三)

《细节》读后感

老街文旅公司 杨永平

古人说得好:“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只有注重每一个细节,才可以走向极致,走向成功。在读这本书之前,对细节印象深刻的是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很受启发。不过,《细节绝对成败》着力于细节对于“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性,而西奥迪尼的《细节》强调的是细节在加强说服力和影响力上的“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摆事实、讲道理作用的“退化”

当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需要接受和处理的信息量呈几何状增加,绝大多数人认同的“摆事实,讲道理”在说服目标人物过程中遭遇滑铁卢。究其原因应该有两个:首先,大多数人在做决策时候会把手上的信息都考虑到,然后做出有理有据的明智决定,找到最为正确的做法,所以,人们自然觉得其他人也肯定如此,在影响说服目标人物之时,总是将一切能够支持其论据的信息“倾倒”式的传递给对方,这其中就带来了一些问题,从目标人物来讲,他接受到的信息不是他主动选择的,或者他是被“填鸭”的。从说服方来说,他们这种信息“倾倒”式的传递是其长久固定的行为模式导致的应激做法,并不是符合实际的有效做法,他们的自我立场加上主观思考并没有延伸到目标人物的现实立场、潜在行为及思考方式,因为当角色翻转之时,当他们以被说服者的角色出现之时,他们所期待的也一定不是这种“填鸭”。进而,绝大多数人认同的摆事实、讲道理在说服他们过程中的作用在降低。

作者结合具体的场景,总结出52点说服目标人群的方法,围绕互惠、权威、稀缺、喜好、保持一致、社会认同这六个方面的原理展开分析。有几点最让我印象深刻,在此跟大家分享:

利用人们普遍的从众心理,向大众借力

很多情况下人们都有一个看似矛盾却又合情合理的行为方式,那就是人们渴望独特,却又害怕特立独行,前者确保出众,后者确保合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渴望独特的心理也是有共性的,大众的从众心理也就落入了社会认同原理的框架内,同时从众心理在人们日常决策中占的比例是比我们预想中的要高的多。书中作者列举了在英国海关总署得标准缴税通知函里面添加了按时纳税人的具体数字使得迟交税款的清缴率达到86%。借用人们的从众心理达到了提高税款清缴率的目的。从众心理的借用实在你所希望目标人群所关注或是发生的行为,应该是被普遍接受的,行为的发生有利于他们摆脱被“孤立”的境地。

这对我们下一步的街区提租和业态提升工作有极大地指导作用。

从违背受众心中社会规范的角度出发去影响他人行为比顺应更具效果

书中有关开会的例子,你想让大家开会不迟到,如果大家觉得开会迟到很正常,那你该强调准时参会的人有哪些好品质;如果大家都认为开会准时到很正常,那你该强调迟到的人有哪些坏品质。我们也可将这种效果称为“逆认同效应”,这里面颇似有“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效果,只是此“行”代表的是你所希望行为的顺利推行。该要点更多体现为说话的艺术,即,如果你想劝说他们,在思考如何措辞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受众对相关社会规范的认知状况,然后再把某种特质与违反规范的人关联起来。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针对名字寻求相似性,针对敌人或对手的寻求共性特质去说服或激励受众的案例,也有需求他们主动承诺的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去仔细学习推敲。

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资源之争,更确切的说就是相对资源之争,个人和国家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可以用其所占有的社会相对资源来衡量,具体来说,如果一个国家占有了全球资源(包括财富、资源、影响力等)高于其他任何国家,那么其当之无愧成为最强国家或是最成功的国家,小到个人亦然。事实上,人们所能影响范围某种意义上也是资源的表现形式,也是在现代平等社会中增加自身话语权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微小的改变,可以实现说服他人、扩大自身影响力的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 

 

(四)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及其启示》读后感

老街文旅公司 方志萍 

 在美国的建国史上,有3份文件堪称伟大,这就是《独立宣言》、《邦联条例》和《联邦宪法》。但这部《联邦宪法》的诞生却是一波三折,险象环生,从艰难的开端,一步步摸石头过河,到各邦各代表的争锋相对、剑拔弩张,再到好不容易柳暗花明,直到最终尘埃落定时仍有三位举足轻重的人拒绝签字。尽管如此,这样的一部宪法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期盼,迎来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我认为,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体现出的几点精神,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以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学习精神。 制宪会议召开时,所谓的“美利坚合众国”还不存在。严格说来,费城制宪会议并不是为一个已存在的国家制定宪法,而是通过制定宪法,把13个各自独立的“邦”联合起来,组建一个国家。因此,所谓的“美国人”在当时不过是刚刚从大英帝国那里独立出来的那片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他们自由散漫,憎恶霸权,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迫于生计,他们恐怕是连国家和政府都不想要的。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没有多少“前车之鉴”可供学习,他们的每一点努力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没有现成可照搬的模式,就自己学习、实践、摸索。但好在这些代表们善于学习和总结。虽然没有一个美国经验,但有十三个邦的经验可供学习,同时还有欧洲国家的经验,或是教训可供吸取。这便是制宪先贤们成功的第一步。

知识本身就是无止境的,况且也总会遇到那么多的“第一次”,让人无本可循。有些人常常喜欢不懂装懂,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更加不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无法解决问题。学习精神说来简单,然而愿意“活到老,学到老”的人却是少数了。

 二、辩论精神。 说“辩论”只是找了这样一个词来概括,其实内涵很丰富,包括质疑、争辩、坚持等。的确,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就是制宪代表们辩论的过程──他们就未来美国政治权力的规划而辩论,以和平的、理性说服的方式来寻求共识,探寻共同接受的权力、利益安排方案。倘若没有这样一场场吵架式的讨论,或许制宪会议会提早结束,就不会有这样一部当时条件下近乎完美的且时至今日都不需要推翻的宪法。

在中国很少看到这样开会的。中国人很讲礼仪,绝不可能在这样“正式”的体面的会议上吵起架来。会议辩论,体现出参会者对议题十分关心,想要推动会议的发展,同时有助于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三、原则与妥协精神。 原则与妥协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妥协,是坚持原则基础上的妥协,原则,是一定程度上妥协后的原则。

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辩论,每一环节每一方的观点理由似乎都是那么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不难想象,如果制宪会议的开国领袖们都是一些理想主义者和完美主义者,事情会是怎么样。也只有两种结果,固执己见不欢而散,最后一事无成;二是唇枪舌战争论不已,最后陷国家、人民于水火。正因为他们有着妥协精神,才能完成制宪,联邦政府得以构建。可见,妥协并不一定消极,它也有可能产生积极的结果。

易中天先生总结出本次会议政治妥协的三条底线是:第一,制宪会议不能一事无成;第二,国家不能分裂,必须联合和统一;第三,联合和统一不能通过战争,只能通过谈判。正是这三条原则,决定了他们在具体问题上的妥协。

两百多年过去了,美国成为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人民都会感谢联邦宪法和制定联邦宪法的先贤们。而我们,应当以史为镜,从美国宪法诞生的过程中学得宝贵的经验,收获那些不朽的精神,勤于实践,不断探索,为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五)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

老街文旅公司 张璐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一书是由旅居西班牙的青年媒体人、博士作家曾锴所著,他也是知乎上被称为“拔叔”的知名人物。这本书收录了他历经十年海外拼搏,四年创作锤炼,所搜集、沉淀、酝酿的三十五个关于漂泊流浪、读书奋斗、青春励志、家庭亲情的精彩故事,每一个都基于作者从一个出格叛逆的高中生,成长为外国名校博士曲折传奇又无比真实的逆袭经历。是一部励志随笔散文集。

这本书很符合当下八零后九零后的主流价值观,用适合年轻人阅读的方式来叙述自己的感受。这本书一共六大部分,主要描写作者在外留学,和他同学的故事,国内与家人的亲情以及遗憾爱情,所思所想的感悟等。通过其优美的文字和精湛的叙事技巧表现出来,更让他的故事幽默、精彩、隽永和唯美。像磁石一般吸引住我们的眼睛,引发对外面的世界无限遐想和憧憬。

文章中有很多经典的语录:比如说“人生的冲锋,有时快,有时慢,有时进,有时退,有时走,有时停。生命的律动不止,而我们常常需要一个暂停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人生的发酵;我们需要一个等待的经历,在这个经历中冥想、思危、思退、思变,最终凤凰涅槃,羽化成蝶。”又或者“ 有些人说,人人都有选择的权利,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路自己负责。你知不知道,青春和梦想一旦丢掉了,最后,可能是一生都捡不起来的。”“人这辈子任性很容易,不怕自己不想做什么,就怕自己有一天想做什么的时候,发现梦想的大门已经对你关闭。有些责任和过失,在一定年龄是担不起的,最终留下的可能是终身的悔恨!”还有“世界上最好吃的菜,是任何时候,无论你得意失意,成功失败,贫穷富有,回到家,走进门,永远在餐桌上等待着你,期待全家人团聚的妈妈做的菜。”……

书中的故事都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虽然这本书我只看了一小部分,可是却受益匪浅。我会继续去阅读这本书,相信我也会成为拔叔的忠粉的。

 

(六)

《三体》读后感

老街文旅公司 焦美芳

《三体》是一部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刘慈欣著。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与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三体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深邃,其中第二部的“黑暗森林法则”让我有了一种获得感。

黑暗森林法则内容是: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一旦被发现,能生存下来的是只有一方,或者都不能生存。小说中的很多情节和理论都成了读者们的讨论的对象,其中对该小说起到重要基础作用的“黑暗森林法则”更是成了很多科幻迷为之研究的对象,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黑暗森林法则的存在合理吗?龙其是对于我们如今认知的地球和宇宙,作者刘慈欣在笔端为我们描述了宇宙中各文明之间的黑暗,这个理论本身是残酷和冰冷的,很多人认为这与我们长久以来的文学映射不相符,比如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不同的文明还是可以友好相处的,人类的大爱总是能化解一切问题,前途总是温暖和光明的,但三体却带给世人一个残酷的宇宙景象。

宇宙的资源有限,不同文明之间不会存在信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安全必须先发制人扼杀对手于摇篮之中,事实上,回顾人类历史的大航海时代和近代史大家会发现,刘慈欣说的一点没错,黑暗森林同样适用于人类历史,无论是大航海时代中英国舰队抵达美洲大陆时,那几十年间,数百万倒在枪炮之下的印第安人,还是在欧洲殖民者在进军和殖民非洲大陆之时,被同样复制了印第安人命运一样的非洲人,甚至在如今,战火依然纷飞的中东,这些血与火的事实告诉我们,黑暗森林法则真的存在。

《三体》每一部的主线并不同,但是我认为它的隐藏主线都是完全相同的,就是“科学”!科学改变世界,改变人类,改变命运!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便是作者希望传播的一个核心思想,同时,我也希望把那份震撼传达给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三体》给人心灵的洗涤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