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老街的沧桑岁月(上)

发布时间:2017-08-29 人气:8932 来源:admin

    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民国时曾名中山正街,解放后改为人民路,1985年定名老街。

    屯溪老街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屯溪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徽州商品经济的活跃密切相关的。

    屯溪,位于皖、浙、赣三省结合部,地处“两江交汇,三省通衢”的优越位置,驿道通畅,更因新安江舟楫便捷,向为皖南山区物资集散中心。南宋时期,徽州木材多由新安江下泛至都城临安。南宋淳熙《新安志》载:“(休宁)山出美材。岁联为桴,下浙江。往者多取富。”元末明初,屯溪率口人程维宗在屯溪建造店房47间,用以招徕商贾,囤居客货商物。这是目前可见到的追溯屯溪老街形成的最早文字记载。程维宗,生于元至顺壬申年(1332),殁于明永乐癸已年(1413)。据明万历元年刊本的《休宁率东程氏家谱》记载,程维宗早有大志,潜心致志于学业,十九岁那年赴乡试未中而归,心中又愧又恨,决定进一步发愤努力,投师请教,先后拜徽州名儒郑师山(郑玉)、赵东山(赵汸)为师。时隔不久,天下大乱,读书已无出路。程维宗在哀叹自己命运不济之余,只得转而经商,做起生意来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一经商便赚钱,而且常常是花小本钱赚大钱。程维宗家业大兴之后,购置了休宁、歙县田产四千余亩,佃仆三百七十余家。明弘治四年(1491),《休宁县志》中就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记载。由此可见,屯溪老街的形成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了。

    明、清两朝,徽商崛起,雄震海内,屯溪作为徽州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刺激了屯溪老街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明嘉靖十五年(1536)屯溪镇海桥(俗称的老大桥)建成后,交通更为便捷,至明天启年间,屯溪即为休邑总市。旧时镇海桥上繁荣若市,将桥东、西两片商业区联成一片。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休宁县志》中称“屯溪街,县东三十里,镇长四里”就是指称桥东、西之镇区。镇海桥横卧江上,桥下百舟竟发,桥上熙熙攘攘,加上景色秀丽的华山,形成了休宁县当时的海阳八景之一“屯浦归帆”。

    屯浦归帆,反映的不仅仅是屯浦 的自然特色,更重要的是“归帆”-交通运输的重要地位和商业繁华的景象,故屯溪民谚有“无船三百只”之说。清道光《休宁县志》中载有“屯浦归帆”咏景诗,为查钖恒所作。其诗云:“碧水萦回最上游,垂杨夹岸舣归舟;渔歌远近从风递,帆影高低带月收;飞倦剧怜投树鸟,长闲终羡傍滩鸥;村烟起处楼台好,一片波澄万倾秋。”

    清咸丰、同治年间,徽州炒青绿茶集中在屯溪精制,创制出驰名中外的“屯绿”名茶。“屯绿”以叶绿、汤清、香醇、味厚“四绝”蜚声海外,经久不衰,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绿色的金子”。由于“屯绿”外销兴盛,故尔屯溪茶号林立,茶工云集。《清史稿》称屯溪为“茶务都会”。老街从八家栈沿江向东经鱼埠头、盐埠头蜿蜒下伸,至镇东阁,形成以正街为主,河街、后街为辅并以巷弄相通的商业街区。老街上,没有机关,没有居户,全是店面,鳞次栉比,店店毗连,绸布、百货、南北货、中药、酱园等大店都开设在老街上。河街原是船民、簰工、卖柴炭农民会聚活动场所,以粮食、烟酒、小吃、豆腐店为主。后街多为经商客户居家之所。横街则是灯红酒绿的声色场所。

    屯溪老街上,百年老店比比皆是,“老翼农”药号开创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紫云馆”改建于清咸丰年间,“同德仁”开设于清同治二年(1863),“程德馨”创办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郑景昌”的前身“大昌”开设于清同治年间。清朝末期,屯溪街已发展为钱庄、典当、银楼、药材、绸布、京广百货、南北货、盐、糖、日杂、瓷器、黄烟、锡箔、纸张、酒楼、饭店等行业比较齐全的繁荣市场了。清宣统三年(1911),外资以经销、代销方式渗入屯溪,其中有代销英美烟公司的“刘紫记”、经销美孚公司、亚细亚公司煤油的“同义公”和“协和”,经销太古洋行食糖的“余福泰”。1920年,屯溪单是茶号就有109家,茶工数千人。1934年,屯溪共有商店417家,分60个行业,从业人员4300余人,多数集中在屯溪老街。

    抗日战争期间,大量机关、难民涌入屯溪,屯溪附近区域人口达20余万,屯溪老街市面一度畸形繁荣。随着苏、浙商人的内迁,老街又兴盛起西药、钟表、眼镜、照相、鞋革诸行业,特别是官僚、政客、富商大贾据此为安乐窝,旅社、酒楼相应兴隆,“川菜”、“沪菜”、“徽菜”争奇斗艳。1941年,由西向东,修建上、中、下三条马路,横穿老街南北。

    解放后,在地方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协助下,屯溪老街这一传统商业街区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逐步发展,学术研究日益繁荣,屯溪老街跟随美丽的黄山风光一起,成为国内外闻名的旅游观光点和购物区,同时还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认可为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价值的徽派建筑群体,是我国历史文化区保护利用的典型代表。

    屯溪老街以其“整体性”的传统风貌展示了徽州地方历史文化的魅力。

    依山傍水,就地势而自然形成的屯溪老街,街道走向略显弯曲,引人入胜。青山、绿水、古桥、老街形成了徽州古镇的完美组合。老街的店面多为单开间,一般两层,少数三层,两层楼呈“P”字形,三层楼建成“B”形。店铺之间均有马头山墙封护相隔,屋面盖小青瓦。底层门面,采用排门,卸去排门,店堂全部展示,便于营业。老街建筑物全为砖木结构,以梁柱为骨架,外实砌扁砖封顶,既起支撑、牢固作用,又起装饰效果。楼上,临街装木栏与裙板,并安置有各种花窗,十分典雅。

老街的建筑平面有沿街开敞式和内天井式,建筑结构有二进二厢、三进三厢,注重进深,所谓“前面通街、后面通河”往往是大店铺的格局。这种入内深邃、连续几进的房屋结构形成了屯溪老街前店后坊、前店后仓、前店后居或楼下店楼上居的经营、生活方式。